***** - 首页 - 微博


这条感悟是错的,只说要「攒」,没说「攒」下来的钱要变成永久「投资」去自动「赚」钱。钱其实就是要「赚」出来的,但这种「赚」要依靠「攒」出来的钱才能达到足够的「生产力/效率/价值捕获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几次个人金融观念的迭代,是很自然的,印象中我自己有这么几次迭代:

  1. 毕业去上海工作第一年:认识到钱要花出去才能兑现价值,认识到「成长」的影响——自己明年的薪资一定显著高于今年(见我发的另一条编程语言学习顺序的帖子,里面有薪资增长过程),同样的1000元,现在消费出去带给我的边际收益,一定显著高于明年和未来。所以那个时候我崇尚月光和提前消费,信用卡每月只还最小还款额。

  2. 经历了 P2P 的启蒙(年化 8~12%,后来完全退出没遇上监管和挤兑),认识到钱除了消费出去、兑现静态价值,还能通过投资转变成「资产」,动态的不断创造新价值,像 bot 大军一样自动的、持续的为我打工赚钱(或者说,在长期尺度上为我赚钱),加上复利、长钱效应等机制的帮助,能实现远高于提前消费的「杠杆」,人一生中赚的大部分钱,是应该永远不花出去的(转变成能创造价值的「资产」)。15年开始投资美股科技股和A股,A股股灾后交了一些学费,认识到国内市场没有真正的好企业,不能投成长只能投白马,不要投自己不是真正懂的领域。

  3. NVIDIA +800% 赚到第一桶金,18 年美股大跌爆仓(我的杠杆一直是加满的)、疫情初期美股大跌爆仓(导致后来少赚了一些),之后 MongoDB +600%、 Tesla +1900%,A股医疗医药 +60% 及时变现买房。认识到原来「价值观/世界观」是能用来赚钱的。认识到杠杆既是基础也是各种悲剧的根源。认识到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为了分散国内特有的不确定性风险,绝不投中概股。

  4. 自己的投资系统第一次经历加息周期+悲观情绪的宏观环境,需要承受考验和借机完善,可能会形成一次新的迭代。

https://weibo.com/mygroups?gid=22101210000982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