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羊獬、历山“接姑姑”习俗调查报告-杜戍村


山西洪洞县羊獬、历山“接姑姑”习俗调查报告

摘要:洪洞羊獬、历山两地的“接姑姑”民间活动,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迎女神、送女神活动中珍贵的活态民俗资料。当地人把娥皇、女英称为“姑姑”、“娘娘”,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羊獬人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祭祖,待到四月二十八尧生日这一天,历山人来羊獬给尧王爷祝寿,同时把“娘娘”迎回去。

这一民俗活态事象是北方尧舜信仰体系中女神崇拜的地方形态,对它的实地调查研究可以与南方尧舜信仰形成比较的学术视野,同时也可以为山西大量出现的女神 “迎送现象”提供比较研究的资料。

关键词:山西洪洞 尧舜 娥皇 女英 信仰

一、羊獬、历山民俗概况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汾河之畔,东临古县,西接蒲县,南与临汾为邻,北与汾西、霍州接壤,总面积1494千方公里。汾河由北向南贯穿中端,南部低平,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河谷盆地,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侯村娲皇庙、大槐树移民遗址、苏三监狱、霍泉水神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此外,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四千余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更是全国绝无仅有。

1、羊獬村基本情况介绍:

羊獬村,原叫周府村,位于山西洪洞县甘亭镇西南,在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与屯里、吴村相连,开车半小时可到达,建村四千多年,1994年分为南北羊獬两村,两村轮流执社,今年执社村为南羊獬。村中共约430户人家,村中人口约为1850多人,全村总共十多个姓氏,(张、王、李、孙、阎、薛等)其中张、王、孙、阎、李、薛几姓较多,共约占百分之六七十。各姓氏间基本上均有亲戚关系,原来村中几乎全为周姓,但现在周姓在村中已基本消失。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北羊獬外地人稍多一些。南羊獬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村民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居多,高中较少,基本无大学生。据该村支书介绍,村中经济状况“一般还好”,地里庄稼收成不错,全村村民存款余额500万。

村中有庙宇群“唐尧故园”,是“娥皇、女英”二位神女的住所,也是尧的寝宫。临汾城内有尧庙为其处理政事处。

2、历山基本情况介绍:

历山,又名英神山,位于山西洪洞县万安镇西北部的东圈头村,在县城西北约25公里处,东圈头村与神西岭、兰家节为邻,从城内开车约需40分钟可到达。整个历山区共六个自然村分为三个社(社为传统民间组织,古时承担农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祭祀娱乐、社会福利和自卫保护等等所有官府不管的事情,现在有社依然与行政单位互不冲突,只是只承担祭祀活动),如下:

东社:三教村、宋家沟;

中社:东圈头、兰家节;

西社:西圈头、神西村。

六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共约7000人,每村六七十户至四五十户人家不等,年收入,夏麦约人均500斤。其中东社人口最多,西圈头约500人,姓氏以高、何、许、梁、李、史居多,约占半数以上,当地居民多在煤矿工作,地里收成也不错,村中水源不足,村民集中取水,以担论价(0.1元/担)。

舜庙所在地历山主峰位于东圈头村南,全山共分五大景区:主峰、百鸟峰、神象岭、舜田、舜井井区,其中主峰状类龟,头南尾北,站在龟背远眺,平阳万古城,霍山千秋雪,尽收眼底,左依青山,右环汾水。

自光绪以后,初三晚上途经万安村要住宿一晚,万安村南接梁家村,北临杨家庄,村分两社,每社各分为四班,每年各班轮流接待羊獬来人,八年轮一次。

1

3、羊獬、历山两村关系:

因为娥皇、女英与舜的婚姻关系,两村数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自古以亲戚相称,是几千年的皇亲,羊獬人称二女为“姑姑”,历山人则称二女为“娘娘”(即我们日常称的奶奶),平时两村人见面,羊獬人称历山为“表侄”,历山人则称羊獬人为“表叔”/“表婶”,最平常的也说“亲戚来了”,羊獬人要比历山人高一个辈份,因此虽然两村历来关系良好,却从不通婚。除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以外,五月初五舜帝生日,六月十八娥皇生日,九月初九女英生日两村人都会自愿相集来历山为他们祝寿,但活动规模远不及迎送二神女时大。

娥英出嫁争大小的故事和走娘家、回娘家

娥英争大小的故事一直流传,在车上姐妹二人最终商议好,姐上犁山种田,妹为正宫共在家管理家园,这也说明女英在万安。

羊獬接姑姑,先接大姑娥皇,再接小姑女英,所以,三月三接姑姑时,初二先到神立庙接娥皇,三月三吃完早饭后动身,午饭前必须到万安。而万安早在杨家庄等接娥皇娘娘,双方烧香磕头,将娥皇娘娘从羊獬驾楼迎入万安驾楼,姐妹见面,看戏,会餐。晚上向公婆请假回娘家。初四起身经北桥饮“九龙壁”酒,带烧饼,消除灾难,经大街出大南门到南天门,双方叩首将二位姑姑请入羊獬驾楼。羊獬在北天口接二位姑姑。沿路有腰饭。回到羊獬群众早在“上天口”迎接姑姑。先接的大姑姑一碗清茶请回殿。二姑因不是同时同地接,故先在村外的二姑姑庙暂住一夜(旁有将军庙保护二姑姑)。第二天,羊獬家家作饺子迎二姑姑进殿。

在接姑姑的过程中,所过各村都自愿做好腰饭,再苦的年景都要招待亲戚。如焖饭、小米、苦苦菜等表达团结之意。张村的金豆子汤、沙盆菜表示赤胆忠心,红心一片,沙里澄金之难也要接待亲戚。威风锣鼓中的“西河滩”和“吃凉粉”流传千年,也为了纪念亲情友谊。

每年八天祭祖时间

每年祭祖时间固定有八天,“三月三、三月十五、四月八、四月二十、四月二十八、五月五、六月十八、九月九”。羊獬妇女拜寿是五月五,舜王寿。六月十八娥皇寿,九月九女英寿都是提前一天到神立,正午前必须到万安拜寿听戏。羊獬男性三月三接姑姑和万安神立四月二十八为尧贺寿都是男性的正日。三月十五万安神立的妇女到姑射山为南仙洞神女拜寿,同时这天也是尧与鹿仙女成婚的日子。四月八那个村妇女到尧庙为鹿仙女庆寿,现在都去羊獬,也有到南仙洞的。四月二十是万安舜庙威风锣鼓节,是舜父亲的生日,也是药王寿辰。

舜王庙

舜王庙位于万安东门内,又名“安乐庙”也称人根之祖庙。

马王闻忠塑在左边,保四季按时下种。“八蜡”管虫神塑右保佑禾苗无虫,健康成长。药王孙思邈塑在马王东殿保佑成年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霄娘娘(琼、云、碧)在“八蜡”西殿以保佑幼儿不生怪病。

舜的正殿东西墙根塑站像为十大朝臣。东墙:[]管农业;契管教育;垂管工业;益管山泽水土,飞鸟走兽;商均管财政;西墙:伯仪管仁义道德;龙负责传达指示;丹朱管接待和会议安排;象管各诸侯,定期汇报工作;[]负责交通。

献殿设“击鼓登殿台”左为君,右为臣,前为仙家。登殿台中为禹总理行政,左边皋陶负责司法,右边董宰相有训龙之技,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舜在正殿后观察禹管理政事。登殿台后放驾楼,设龙凤扇,五彩镖旗,五彩盘龙旗五对,皇罗伞锈“千乾德永明”及八卦国旗一对。登殿台前有回避肃静牌两对,靠墙放銮驾。前有十根三眼炮。过厅东设三间灵龟鼓厅,称“敢谏鼓”广纳民主之意。

娥英庙

此庙位于万安北城外西北角,按八卦开门而建,是每年三月初四送二位娘娘之地,由北河顺城壕任意漂流至北天桥,主事班捞出,放花拦墙,接送人们每人饮一杯酒,并带烧饼,消灾除难。庙前挂大匾“有虞内助”,两旁为斗拱繁密的庙门,西有二宅石狮,称“灵狮”,知天气变化。东有三宅石狮,工艺超群。匾“舜地逢春”及“德配重华”。舞台中四扇屏与舜庙相同,上挂大匾“德未曾有”。庙院有观戏亭,旁开小门。上十二个保全年平安之台阶到过厅,

2

专供每年五月请舜王过寿之用,并有四通碑,两套威风三眼冲,十根炮架子,当中放肃静、回避牌两对,上挂“长寿亭”三字匾,亭两旁设各种旗号,人走中间通献殿,中有女英娘娘驾楼。驾楼两旁插为民造福的八卦旗,并有五对镖旗盘龙保镖。黄罗伞绣“坤德常照昭”,舜庙绣“乾德永明”,都为杏黄色,清道飞虎,龙凤扇,和舜庙相同。献殿壁画女八德为中华民族做人因素,是五十六个族人民学习的榜样。窗下塑红、白马,并有牵马二将。

正殿中为娥皇女英,东为子孙娘娘和保姆,西为三霄娘娘。东西墙上画有戏女,文武场,佣人等。庙内还设有办公、休息、厨房、用餐等场所,相当齐全。盘龙柱,门槛上顶按舜王小庙,内有舜及两帮手,皋陶、董老,是辅尧王工作,在对面看两位娘娘是否按群众要求办事。

西北为开门的人根之祖殿,中挂“舍宏光大”,出入两边,门上挂“尧天”及“舜日”鸡蛋圆匾。明三暗四,前按栏杆,行人不如像内。第一间帝喾和庆都在小炕上坐着,中放小桌,尧在父身旁。炕下放圆桌有姜原生葉,简狄生契,常仪生挚,六人为训子台之情。第二间为尧和鹿仙女商谈部落之事,中放小桌,娥皇在母旁,女英在父旁,炕下圆桌有九子不肖各研究各心爱之事务。第三间握登照顾瞽叟用饭,小炕桌上舜在旁学习,炕下按放桌有后继母嚣和儿象傲及*首,想害舜而女儿劝之情景,第四间舜和女英在小炕桌上品茶,并商谈国事,以德治国安邦。炕下方桌有儿子姚商均及女儿霄明烛光,一同研究陶窑的事。献殿到过厅东西各建九间展厅及办公住人屋,还有走廊栏杆,亭台楼阁,美观大方。

三官庙

三官庙位于万安中心,在“光荣楼”前,座东朝西,庙两旁立着一对“漏骨狮”,庙里客厅展厅戏厅都有。戏台有分文武场。

金殿前走郎花木栏杆,殿前每间四扇软门,中间两扇能开动,三官神像是“天官、地官、水官”。传是元始天尊口吐的三星。正月十五吐火星是赤龙天子。四月二十八“火得王”找尧王。五月十五生舜,七月十五口吐火星,“土得王”找舜。二月初五生禹,十月十五吐水星找禹。

东墙壁画是要骑农民子辛赠送的“虎龙马”,旁边还有备用马“火炎驹”。西墙壁画是舜骑着“飞马”。靠像台是禹骑着的黑马“千里驹”。这四匹马及夫人的四匹马被称为“八骏马”。

正殿东北角是楼坡,殿东有一间殿塑着尧妻鹿仙女和禹妻涂山氏。东墙是鹿仙女的枣红色登云马。西墙是涂山氏的杏黄色驾雾马。殿西有一间塑着娥皇女英。东墙女英的马士纤离红色,西墙娥皇的马是纤离白色。这里的风水据说是在凤凰尾巴根部,因为是舜诞生的圣地,古时又称“尧婿舜乡”和“凤xi龙蟠”。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天大会。大庙和牌楼巷东的三光楼同一天大会。三光楼那边是唱小戏三天,白天木偶,晚上灯影“皮人”。

羊獬村名来历

“阳城周府(洪洞古为阳城,隋时始改今名,参见《洪洞县志》)。有一老者特来献宝,言说该村有一牧童放羊,羊群里有一母羊生了一只独角羊。这羊毛青,四足,性忠目直,见斗则触不直,闻论则咋不正,可谓神羊。”

于是尧王带着妻子女皇(散宜氏的女儿)和女儿娥皇一同前往周府视察。大臣皋陶看了言道:“此乃祥兽,可谓国宝,我听仙家赤将子舆讲过,从前黄帝时就曾出现过一次,名叫‘獬豸’这只兽只有在仁德如天的国君掌朝时才会出现,如今第二次出现正是圣君大德所感……同时在朝内也可识奸忠,辨邪正……”帝尧到生獬处视察不胜惊奇,只不过一席之地,四周绿荫如织,独于这一小块寸草不生,久鱼不湿,片雪不沾。正在帝尧视察之际,妻子分娩,生下了女儿女英。出生三天,女英浩齿如鲜,自言自语,又过两天开始行走。尧王惊喜若狂,周府宝气十足,于是将周府改名羊獬,又迁居羊獬。

沟北的女英泉

舜在临汾平阳就职后,把二妻留在历山和父母弟妹共同生活。他开垦的地,一部分无偿地分给当地乡邻,一部分象耕鸟耘,由娥皇女英经营。

娥皇女英二姊妹不仅对父母兄弟甚有妇道,对百姓也很任爱。有一次女英去田间采集野菜,碰见两个陌生人在历山挑水,一问得知他们是山下沟北村的,村里没有水井,祖祖辈辈都是在附近的各村找水吃。女英听后便将此事告之舜,骑上舜的老马,到沟北村实地考察。沟北村位于历山脚下,村里由上而下一层一层的都是窑洞,人们依山穴居。女英骑马从村西到村东,没有发现水源,于是来到谷底。谷底是源于历山的一条溪流,溪水很浅。女英在溪流北边的崖岩下发现了水纹。不久,懂得水性的老马卧立的地方湿润了一片,女

3

英见状大喜,赶快告诉人们挖井。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女英,就把打出的井叫做取名“女英泉”。(参见《洪洞县志》)。

迎送联姻民俗的民间解释

帝尧迁居羊獬后,人民亲身体验到他爱民如子,仁德如天。所以村中不论男女老少都尊称尧王为爷爷,尧妻为娘娘,娥皇 女英为姑姑。舜集忠孝仁爱于一身,也深得历山人民的爱戴,尊称他为爷爷,娥皇 女英为娘娘。见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从尧女妻舜后,两地便结成姻眷亲戚,羊獬人成了长辈,历山人成了晚辈。(历山分三社:西圈头 神西为西社 东圈头 兰家节为中社 三教村 宋家沟为东社)。两地人与人之间互称亲戚,不论生日满月 红白喜事,都礼尚往来。至今,年复一年,相延成习,成为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例如娥皇 女英在世时,每年农历三月三(正值清明时节,回娘家祭祖扫墓),都要到羊獬住娘家,住到四月二十八(这天是尧王的寿辰,两个女儿为尧王做寿后在回去。历山地区开始夏收,龙口夺食,不能延误。)回到历山。所以每年三月三 四月二十八,娥皇 女英往返两地时,当地人民都自愿相集,争相应送。直到两位女神都仙逝之后,两村将这种习俗延续下来,每年两地人民都自发组织威风锣鼓迎来送去。参加迎送的人每年都不下千余左右,规模宏大而隆重。特别是双方亲戚到来的头两天,各家各户都自动打扫房屋,拆洗被褥,杀猪宰羊,准备佳肴,以资接待。节日当天,两地都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男女老少都盛装来到古庙。二位娘娘起身时,有人秉执事,有人荷鸾驾,有人扛着龙凤日月牌,有人举着万人伞,金瓜,岳爷,朝天蹬,金锤等,护卫着娘娘的驾楼。途径各村,都有威风锣鼓迎进送出,各家各户都争相舍茶施饭,盛情接待。

两位娘娘走后,两地还有一个共同的传统习惯,就是集会唱戏五至七天,这期间同正日一样,赶会烧香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这各民间习俗相延了四千多年,传承不衰。

部分习俗的来历

不在韩家庄吃饭的原因:

舜的继母是韩家庄人,无论是性情还是相貌都是丑陋凶狠,挑唆娘家人不和舜来往,长此以往,舜便不在去韩家庄。当时的韩家庄是个独姓的村子,只有韩姓一族,多不过十几户,外爷舅父不过亲,其他同族人也照例行事。习惯成自然,这种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英神山和神立庙的来历

历山又名英神山,俗称神立庙:相传历山古庙曾因天灾毁于一旦,后村民在历山近处另择庙址,并将材料工具一起运了过去。此时春末夏初,娥皇 女英得知重新择址建庙的消息后,经实地观察,认为不妥,连夜将材料工具又运回历山旧址。后来人们看到历山山巅上的古庙前残砖乱瓦被清除的干干净净,满山荆棘也变成了荆巴,庙宇原来的基石已立木成型。人们意识到二位娘娘依恋历山旧址,这里是她们生前的故居,不仅和羊獬东西相望,而且和平阳南北对应,风景宜人。为了纪念两位娘娘转移建材的神圣力量,将历山易名为“英神山”,庙宇改名“神立庙”。

二、“接姑姑”活动由来及相关民俗

历山是舜的居住地,羊獬是尧的居住地。尧舜之间的姻亲关系使这两个地方民众的相处来往十分密切,比如这次的“接姑姑”活动。

羊獬本叫周府村,因有一只母羊喝了许由的洗耳水生下能辩忠邪是非的“獬豸”。尧听说此事,便来视察,尧的妻子恰好在这时分娩,生下女英。女英容貌美丽,三天就会说话,五天便能行走。尧大喜,认为这块地方是吉祥宝地,便改周府村为羊獬村,举家迁居到这里。

尧第三次访贤访到历山访到舜,把娥皇女英嫁给他。尧访到舜的日子是三月初三,正巧有一年的清明也在这天,所以每年三月初三,羊獬人都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省亲,帮忙干活。娥皇女英一直留到四月二十八尧过完生日,历山人来羊獬再把两位娘娘迎会婆家。

威风锣鼓

黄帝年间形成的“拨筋”喻打鼓的说法,“击鼓”判是非的演变。黄帝战蚩尤时,其女剥蚩尤皮所制。

威风锣鼓,最早是由锣和鼓相和而成:1鼓带8锣——2鼓带16锣——4鼓带8 12 16

4

24锣。尧在访贤期间,锣鼓曲牌也逐渐形成,开始只是一些简单的曲调,明朝时期才正式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也各有不同,但并未固定。

敲鼓鸣信,鼓点不同。村头,村中,出村的鼓点各不同,具有辟邪烘托气氛的作用。

因为羊獬地势低,历山地势高,两地互不相望,只能通过每一个村不同的鼓点来传达。

由于传承性,民族性,习惯性,原来的100多个曲牌变成现有的5个经典曲牌:

《风搅雪》 传说是尧王为感激羊獬人民对姑姑的盛情而作。(此曲牌仅羊獬人会敲打)

《刺结花》 传说是舜王忆苦思甜而作。(此曲牌只有历山人会敲打)

《西河滩》 传说因为羊獬和历山两地村民感情好,舜王触景生情而作。(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驷马投唐》据说这是最早的古谱之一,是歌颂帝尧功德的传统曲牌。曲名取意是表现唐尧时期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唐尧之地是四方人心所向之地,所以取名为[驷马投唐]。又传说此曲牌也叫[四马刨唐],讲的是娥皇 女英二位“姑姑”骑马回婆家,行至现在的赤荆村,人和坐骑都渴极了,大家头晕眼花,却四处无水可饮,这时只见二位姑姑的坐骑聚在一处低洼地,用前蹄一阵急刨,顿时涌出一股清水,人马都解了渴,从此,这儿就有了一眼水井,后人起名“马刨泉”,此井至今尚在,泉井旁建有小寺庙供后人祭拜思恩。因这一带的荆条被“马刨泉”的水浇过而由绿变红所以人们把村名改为赤荆村,一直叫到今天。(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吃凉粉》 传说四月二十八历山人“接娘娘”回家时,天气炎热,村民吃凉粉解暑,舜触景而作。(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以上五个曲牌中《风搅雪》《刺结花》两个曲牌只有在“接姑姑”活动中才可以打,其它三个曲牌在平时也可以敲打。

其它曲牌还有《东河沙》《五路垣》《笑回乡》。

敲打各曲牌的意义:

(1)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七 二十八汾河西边的历山神立和万安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的羊獬村接“娘娘”回家。这天,羊獬村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等候迎接,当历山和万安的队伍来到河边时,两支队伍隔河相迎,敲锣打鼓以示问候。羊獬村队伍面西演奏[西河滩]曲牌迎接“亲戚”,同时,历山 万安队伍隔河面东演奏[东河滩]热情呼应。

(2)[吃凉粉]曲牌多在路上行走,或中途在某一村庄吃“腰饭”时表演,在漫长的迎亲途中,队伍在沿途指定的几个村子要集体休息吃补餐,演奏此曲牌的意思是说明在农历三月青黄不接的季节,村里没有很好的饭菜招待“客人”,大多是一些凉拌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凉粉,吃凉粉来解除途中的疲劳与辛苦。

(3)据说,舜为家乡姚墟(今万安村)修铺了五条通往四方的路,后人为纪念他的恩德,每次在上历山舜王庙祭奠时,和到万安出南门路口,面向五条通往四方的路时都要演奏[五路垣]曲牌以示怀念。

(4)[笑回乡]曲牌描绘讲述了乡亲们每年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接娥皇 女英回娘家和婆家时,一路上,二位“姑姑”同乡亲们问长问短,笑容满面,心情格外高兴,因此,乡亲将曲牌取名为[笑回乡],以此表达大家所共有的愉快心情。

威风锣鼓的队伍在以前都是男性,近年来也有女性参加。

所有村子在主要的街道和十字路口敲锣鼓,大约是每50米敲打一次。

神人中介

由于“姑姑”已成为地方神,这样她们就无法与人进行直接交流,只能通过一种中介。在当地,这位能“通神”的人被称为“麻子”。

据当地人说,“麻子”是由“姑姑”选出来替人们接受考验的,这种考验被称为是“上马”。在活动当天(即农历三月初三)正午时分,“上马”活动开始。此时的“麻子”已完全失去意识,由固定的人为其“开顶”,用木锤将一小刀片钉入“麻子”的额头,再用两只铁钎穿透脸颊,这时“麻子”已血流满身,由一“陪神”执铁鞭带领他在庙前行走跪拜(见图一)。

5

图一 上马活动

大约一小时后,有人用香灰涂抹“麻子”伤口处,伤口立即平复。“麻子”恢复意识,“上马”活动结束。

三、农历三月三“接姑姑”现场描述

2007年阴历三月初三,我们对“迎姑姑”活动作了一次参与式调查,以下是对这次活动现场描述的调查整理。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途中经过26个村子,有些村子仅仅是穿村而过,而有的村子则是盛情招待。

所经过的村子各家各户都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各村的锣鼓队都在村口迎接着姑姑的鸾驾队伍。

鸾驾队伍来了以后,两村的锣鼓队伍汇合,村中各家门口都摆上供品和茶水。供品是祭祀娘娘,茶水提供给亲戚队伍人员。到了饭时,所到村子都准备好一桌菜供食用,留宿的村子,被褥则洗得干干净净。

注:所经每个村子,抬鸾驾的大多数为女性,并着红色服装,人数不固定,部分是庙里的人,部分是自愿参加者。她们在这一天都停止了活动,把娘娘的鸾驾护送出村后,就返回去。

活动描述

农历三月初二早晨8:00到9:00,人们到位于南羊獬,北羊獬交界处的唐尧故园集合,在园中的“姑姑庙”前举行起程仪式。参加仪式的人有当地的领导,媒体代表及对民俗活动进行考察的人员。仪式开始时,先由锣鼓队敲一曲“西河滩”,领导再致辞,预祝此次活动成功。鞭炮后,活动开始,打着彩旗的队伍率先走出故园,锣鼓队敲着“西河滩”跟随其后,举着“回避”铁牌及斧钺等依仗的人位于两旁,接着是抬“姑姑”的驾楼队伍,最后是记载百姓捐资情况的万民伞(见图二)。

6

图二 万民伞

古时,人们要去历山是全程徒步。如今,已经使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出了羊獬,钝炮(见图三)连响八声。接“姑姑”的队伍便上了汽车,开始这次旅程。

图三 钝炮

首先,到了汾河滩。这并非村落,但却是祈求旅途平安的重要地方,象征着正式踏上“接姑姑”旅程。农历四月二十八,羊獬人送“迎娘娘”的历山人回去时,也只送到这里。彩旗,锣鼓,依仗,驾楼都在此下车,边敲“西河滩”边过河,以求过河平安(见图四)。

7

图四 经过汾河滩

汽车载着过了汾河的人继续前进,到了屯里村。车队在村口停下,如在汾河滩一样,人们下车,,敲着“风搅雪”穿越村落,以求一路顺畅。走过村子所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每到村中的交通要道处都要停下敲一段高潮。

出了屯里,绕屯里村西南,乘车来到洪堡村,全体人员整队,敲“东河沙接路原”曲牌。从此往西地势一路增高。在洪堡村中,许多家门口摆着招待“亲戚”的茶水,馒头和饼干。村民们热情的把各种点心塞入“亲戚”手中,最多的是一种点着红点的小馒头,据说吃了这种馒头百病不侵。

绕洪堡村东,出村后徒步西行,来到马驹村外整队,敲“笑回乡”庆祝。(这是“风搅雪”的一段)。因为据说姑姑出嫁时路过此地,所乘母马产驹,喜上加喜。人们一路来到娘娘庙,村中人烧香叩拜,并将小灯笼等吉祥物系在羊獬村所抬的姑姑驾楼上,以向姑姑献上一片心意(见图五)。 图五 上香

敲锣打鼓出了马驹村,乘车西行,直至赤荆村。人们依旧在村口整队,这次敲的是“吃凉粉”(也是“风搅雪”的一段),经村中到村南“马跑泉”,姑姑出嫁路过此地时,人渴马乏,神马刨出一塘清水,解了人马的困顿。在这进入小庙烧香、祭拜,再敲锣打鼓回到村

8

中,后出村上车,西行到赵村娘娘庙。

在赵村,羊獬锣鼓队敲“笑回乡”,而赵村的锣鼓队清一色女子,穿红衣,敲“西河滩”与之相和。进入庙中烧香祭拜后回到村中,却发生了状况。为了赶时间尽快到达西桥庄,羊獬总社锣鼓队没出村便偃旗息鼓上了汽车,这激怒了赵村的人们——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特地花钱请外村的人敲威风锣鼓,尽心竭力的准备,却受到如此对待,村民们觉得受到了侮慢,纷纷指责“亲戚”的不是。锣鼓队的姑娘更是把鼓摆到路中央,坐在鼓上,把“亲戚”的车队一分为二,整个队伍进退不得。羊獬的领头人赶紧与赵村的人交涉,通过解释,十几分钟后接“姑姑”的队伍终于被放行,得以继续前进。

出村后乘车前往西桥庄,将在那稍做休息。至村南,西桥庄的锣鼓来接羊獬“亲戚”。羊獬方敲“风搅雪”与西桥庄敲“西河滩”相和,一直到娘娘庙中。村民们对娘娘烧香叩拜,两家锣鼓队在庙宇的院子里同敲“三结义”(即“风搅雪”)的前两段,连敲两遍。村中百姓已准备好“腰饭”(因为是活动中间的饭食,才称为“腰饭”)。此时已快三点了,“亲戚”们休息片刻,便到各家各户吃饭,`两村共叙相逢之情。菜有八个(一路上各村招待“亲戚”的菜几乎相同),主食是一种形状酷似面包圈的小油饼,据主人言道,这种小油饼他们平日里是不吃的,只有在接“姑姑”的过程中招待“亲戚”或别的重大节日才会做,也有做起来麻烦而且油饼太干不宜常吃的原因。

下午四点多时,钝炮响,羊獬队伍齐集庙堂整队。锣鼓声中,人们到村中将军庙进香。双方惜别,接“姑姑”的队伍上车继续向西。

西桥庄后面没有上午那么多村落。经兰家节到达历山才六点多。历山的女子威风锣鼓队已守侯多时。历山以往都是男子敲锣鼓。但因男人要在矿上打工赚钱,所以从今年起由女子负责。两班锣鼓合二为一,向神力庙进发。

来到历山庙的南门,锣鼓队开始上台阶。据说往年都是上一个台阶敲一个曲牌,但今年却是上好几个台阶敲一遍锣鼓,时间似乎赶得很紧,和在赵村时发生的状况有点相似。或许是今年有太多媒体关注的缘故,许多活动都匆匆忙忙地急于展示,就连锣鼓队的衣服也是新做的。历山的女子威风锣鼓队更是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而且编排了许多新曲牌。经八十八个台阶进入庙中,对姑姑上香祭拜,而后下山到村中食宿。历山有六村,两村一社,三社轮流负责“接姑姑”的事。今年是西社,“亲戚”们都在西圈头和神西村过夜。村民们都以接待“亲戚”为荣,若招待不周则视为耻辱。吃饭前必须洗干净手,并且要先把饭菜供在姑姑的神像照片前。除了“接姑姑”的日子要这么做,每月初一、十五也会有这个过程。

农历三月初三 中午11:30开始准备活动,正午时分响炮敲鼓,历山与羊獬的民众齐集历山舜庙,举行上香祭拜仪式,礼毕,历山女子威风锣鼓队敲“大海情深”,后由羊獬锣鼓队敲“风搅雪”,然后就返程。有意思的是,一群年老的妇女身着绿军装,敲西洋鼓,跟在锣鼓队后面送“亲戚”,据说是因为文革时期严禁迷信,打击“接姑姑”活动。文革结束后,有人梦见毛泽东向历山人道歉,因此加上这个仪程以做纪念。

在往山外走时,一个男人突然冲出拦住姑姑的驾楼,跪下请二位娘娘娘降雨。历山天气干燥,用水不便,又由于地势原因,山上的田地全仗雨水自然灌溉。今年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这一拦一跪除了是将希望寄托在娘娘身上外,也颇有拦路喊冤的意思。非常巧,历山当晚便下了场小雨。想必会加深人们对娘娘娘的信仰吧。

历山人将接走姑姑的羊獬“亲戚”送到山门便挥手道别。

下午13:45经过韩家庄、杨家庄。15:00来到万安镇,在娘娘庙前锣鼓表演,并有蒲剧、豫剧的演出,后到村中食宿。食宿情况与历山基本相同。只是万安分南北两社,每社四班,八班轮流负责这个活动。今年是南社。

农历三月初四 上午10:00在万安村(这里的万安指的是一个村子,与上边的万安镇不是一回事)的娘娘庙里锣鼓表演,响炮进香。中午12:50出发万安与羊獬两村锣鼓队共同表演,欢送羊獬亲戚返程。到达万安村外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村拜仪式。人们在路边跪了一地,远远看去十分壮观。其中以妇女,尤其是年老的妇女居多(见图六)。万安的村拜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虔诚的程度上都远非其他村落可比。据资料记载,这是光绪年间,接姑姑的人因劳累在从不过夜的万安停留,并宿在一户姓乔的商人家,结果这家的生意这年一帆风顺,是以万安人特别虔诚,并从此每年都请羊獬的队伍住一晚。但对万安的百姓进行访

9

问时,却众口一辞说自有这“接姑姑”活动以来便是如此。究竟真相如何,也无从探究了,不过万安的娘娘庙里据说曾有唐朝时的残碑。

图六 沿途叩拜

13:05到东梁村,当地锣鼓队迎接羊獬队伍进村,两队共同表演,到庙里进香,锣鼓队喝茶休息。后由东梁村的锣鼓队将“亲戚”送出村。

14:00到达熟堡,14:20支西李庄,16:00是白石村,17:00到杜戍村,17:50到20:10到达洪堡与屯里。活动都是一个模式。因为已经接到姑姑,人们会争相把供品(馒头、饼干之类)往驾楼上放。羊獬的人们经过两天的跋涉劳累,都露出了倦意,锣鼓只在进村时敲上一遍,进香休息后都是由当地的锣鼓来欢送队伍。

20:15返回羊獬唐尧故园,但是二姑姑女英和大姑姑娥皇不是同一天进门,归宁也就不能在同一天到家,因此这晚只把大姑姑安置在姑姑庙中,二姑姑则在村外的二姑姑庙暂歇。又一说是二姑姑在野外迷失了方向,第二天才能回来。羊獬威风锣鼓队表演后,当地领导率群众进香。因姑姑已回,庙中多了不少许愿的锦旗。

农历三月初五 早晨8:00接二姑姑的队伍有唐尧故园出发。这次队伍比前几天冷清了许多。一群人没有锣鼓仪仗,8:10就到了距唐尧故园十分钟路程的田地里的“二姑姑”砖砌小庙,接二姑姑回唐尧故园。8:18返回故园的“姑姑庙”,烧香祭拜,“接姑姑”活动至此告一段落。

从准备活动到活动结束,我们一行人都以“亲戚”的身份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到了活动的盛大和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精神,我们不禁为之震动。短短三天的“接姑姑”行程,浓缩了原汁原味的恋祖情节,途经26个村庄,每个村都留下了上古的声音,威风锣鼓队将这些传说融于鼓点当中,活跃着整个活动的气氛,完整地再现了神话传说的原貌。人们每年亲自走一遍上千年前“姑姑”回娘家所走的路线,感受每一步的艰辛,用最虔诚的态度承载文化历史,用最纯朴的信仰铺陈文化意义,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在活动过程中,最具气势的、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威风锣鼓了,锣鼓喧天、吹吹打打,分明就是民间迎亲过节时的热闹场面。村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迎接自家的“亲戚”而不是一位至高的神。可以说这种延续依靠的是当地村民世代相传的一种朴素的观念——亲戚间理所应当的、实实在在的亲情。这种朴素的观念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已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从未间断,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庙宇、神像被炸毁的情况下,人们心中依然怀有这种虔诚的信仰,他们偷偷的揣上神像到庙宇原来所在地进行祭拜。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上下都在“破四旧”的特殊情况下,活动仍在进行,但是由大部队变成少数人。没有买香料,便用蒿草代替,偷偷携带神像祭拜。许多人被发现受到处罚,却毫无怨言,这些都体现出尧文化的凝聚力。

由于正值农忙,近年来活动的筹备工作多由老人、妇女完成,不少青年人在活动当天才赶回来。人们对“姑姑”毫不矫饰的尊敬多表现在一些日常琐事上,但是由于媒体与学

10

界的关注以及政府的介入,“威风锣鼓”、“抢亲戚”之类的标志性活动已经有些公式化,一项纯朴的民俗活动因此变得程式化,少了原始的风貌,这也是土生土长的民俗在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异化现象。

附录:

一、相关历史资料

(一)碑记

舜井碑记

叹舜之悲苦,实是惨然。古人云:贵人多难。而舜贵天子,可其难乎?余曰:其难多矣,最甚者莫过於浚井。舜幼年母亡,其父瞽叟盲,更娶妻韩家庄韩氏,次年生象,斯象丑陋性傲,无论才貌,与之舜比,远不及也。而韩氏泼辣凶悍,妒舜如仇,兼之瞽叟糊涂顽愚,宠胆象仇舜,是故,父顽,母嚣,弟象傲,常谋杀舜。舜受父母虐待,大杖避,小杖受,无其奈何,往於田,号泣于昊天。一日瞽叟使舜涤廪,舜惶惑不解,遂告二妻,二妻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瞽叟与象从下纵火焚之,舜着鸟工衣服,得免去也。瞽叟见情不胜诧异,然心不死,又一日使舜浚井,舜又告二妻,二妻曰:“去汝裳,衣龙工往。”舜遵嘱身着龙衣, 器入井,瞽叟与象断绝坐舜于井底,遂下土实井,以为舜死无疑也。斯时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仓廪予父母,干戈琴 及二妻予我。” 瞽叟从之。象又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岂料,舜入井,身衣龙衣,化而为龙,从它井潜出此二井本历山舜井也。据历山碑文记载,古时昔有时建井亭,其间树有隋唐碑碣,今人不曾记忆,现历山□,募资建亭树碣,为使后人知舜浚井于此也,盛意沛然,鄙夫因此乐为记之。

撰文:李学智

洪洞县历山舜庙修复委员会

仲夏五月初五立石

唐尧故园碑记

帝尧陶唐氏,系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帝挚之弟。帝喾崩,立帝挚,封尧为唐侯,治故里周府村地面。尧就任,廉洁勤政,刻苦节俭,重贤纳士,顾念黎民,深受诸侯敬仰,百姓爱戴。然帝挚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诸侯废挚,尊尧为天子,以大德王,都平阳。尧即王位,九州酋长歌功,四海百姓颂德,时周村府羊生异兽,尧封獬豸,视为吉祥之兆,易名周府村为羊獬村。岁月峥嵘,沧桑变迁,然华夏百姓对尧之功德则有口皆碑,为弘扬民族文化,激励炎黄子孙奋发图强,诲我尧帝后裔,振兴家园,我尧乡村民共议募赏,树碑流传后世,谨志。

岁次己巳年夏日

张月异撰文并书丹

重建玄帝宫记

洪邑之南四十五里,有山焉曰青龙山;有台焉曰中极台,山颠有庙观,青龙观者是业。相传乃为汉 光武帝时所建,究其肇造之详,岁远莫考。斯山也,天造钟灵,地舍清秀。群峦跌宕起伏,一峰耸立突怒。残碑有云:玄帝之宫,始于武当,继有青龙。嗣后乃月中武当。斯观嵌居青龙,五龙捧圣,七星造基,度民水火,灵荫八方。极目远眺,胜似布达拉宫也。而此雄伟之宝刹,于民国辛巳仲夏,焚于倭寇之狼烟,胜地不再,庙观已矣。遍地丘墟,兽匿鸟迁;斋舍倾圮,人迹罕至。目睹残状,未尝不临景嗟痛者矣。

东岳庙简介

建庙祀神,古之有别,先朝人皆勤业,乡闾丰亨,地方肃静,盗贼屏息,神之功居其一也。古历山所以建东岳者,莫不为民向举也。

11

东岳者何许神也,古籍谓:昔盘古之苗裔少海氏之妻弥轮仙女,一日梦吞二日,觉而有娠,因生二子,一曰金蝉氏,一曰金虹氏。金蝉氏乃东华帝君,金虹氏即东岳大帝。因金虹氏有功长白山中,伏羲氏封之於古崴,遂以崴为姓,取名曰崇。古崴者今之泰山是也。至汉明帝永平年间敕封大帝为泰山元帅,唐玄宗加封天齐王,宋贞宗更封赠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其神权掌管人间生死及贵贱高下之分,禄科长短之事,设置十八层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二司,手下有五千九百位神,分掌各项事务,默佑天下万民,仅此简介。

重建玉皇庙碑记

巍巍乎玉皇者统万物之灵天之大神也,四海之内咸有祠庙祀焉。古历山昔有古建玉皇庙,内有肖像于中,巍然肃然,民之有患咸依于神,时祷岁祈,虔诚则灵。旱向祷之则雨焉,涝向祷之则 焉,疾向祷之则除焉,及至求嗣占卜,婚姻命运,祈祷者罔不彻应焉。嗟乎,斯神之灵实他邦之神所靡及业。何哉?有舜帝.二圣母并诸神合庇,兼之历山为龟山,是为神龟。神杰地灵,众神之故也。是故,历朝庶民咸崇肆神,丰年欠岁香火不绝矣。

斯庙业,历朝多有兴废,然其肇造之详,阅岁已久,因无从考。鄙夫据里人耄耋者谓:昔有文以碑碣,毁于战乱,此因失志向不可稽者业。又传,清康熙年间,尝修葺补敝,轮然焕然,及至民国岁月,历时百余载,风雨飘剥又渐损圮,里人遂又募资修葺,冉垩焕然,惜也,民国壬午桂月,日军一炬,悯成废墟。解放后三社香老又筹建枕头窑三孔,然内无神塑,便如是,终年香火率如常矣。

……

……本图纸仍由省古建所设计制之。单檐歇山顶,仿清营造,面宽9米,进深7米,内有玉皇大帝,四大朝臣,十二生肖。之所以有十二生肖者,因无论男妇,咸有属相,向相神乃属相之主宰也,为庇万民如是焉也。又王殿左右又配卷棚式小庙两盈,东为老君,西为关帝,肖神像于内,既严且肃,工艺精湛,造型严正,与主殿相互映衬,是为历山又一佳景也。

公元一九九八年岁次戊寅孟冬吉日立石

(二)相关资料

1、特殊日子的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归宁日,娥皇、女英回娘家祭祖。确定该日为民俗节日,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其实祭祖的日子并非一直是农历三月三这一天。是因为有一次正巧在这一天,正好尧访贤遇到舜也是该日,此后就定为这天。

农历四月二十八:羊獬、历山两地相隔太远,来回行走十分不便,而农历四月二十八这一天正是尧的生日,娥皇、女英就决定从三月三回去祭祖后就一直呆到给父亲尧过完生日再回去。并且四月二十八也赶上夏收,回到婆家帮忙农活。

农历三月初三的“接姑姑”和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迎娘娘”两次活动的隆重度差不多。

2、证实舜所在的历山为洪洞县万安镇历山的原因

全国有21个历山,定此为历山的原因有三:1 民俗的证实;2 历山周围发现70多处有关文物或遗迹,如灰坑、陶窑、石器、陶器等;3 据推测,舜所在历山本是个繁华的地方。

推测历山如此之多的原因有三:1 舜35岁时定了一个制度,即五年一巡狩,走过的地方都叫历山;2 发生水灾,移居别处,所到之处也叫历山;3 孟子、司马迁都有过相关记载。

否定其它历山的原因:1 经实地考察;2 其它历山海拔高,地理位置不好。

二、羊獬“接姑姑”所经路线(见图七)及活动时间

12

图七 路线图

(一)

活动时间

农历三月初三早八时到九时集合出发。

敲锣打鼓(西河滩)经村中到将军庙烧香祭拜,后起身。

(二)所经路线及村庄

过汾河,绕屯里村西 南,到洪堡村,全体人员整队,敲“东河沙接路原”曲牌。绕村东。出村后向东西行。来到马驹村外整队,敲锣打鼓“笑回乡”曲牌到娘娘庙,烧香叩拜。后敲锣打鼓出村。在村外乘车西行,直到赤荆村。在赤荆村外整队敲“吃凉粉”曲牌。经村中到村南马跑泉,小庙烧香,祭拜。敲锣打鼓回村中,后出村西行到赵村娘娘庙。全体人员整队敲“笑回乡”进入庙中,烧香祭拜。继续西行出村。出村后乘车到西桥庄,至村南,由西接羊獬亲戚,两家一起敲锣打鼓。来到庙中在庙上烧香祭拜。后羊獬民众到各家各户吃午饭。约下午二时冲炮响。羊獬群众齐集庙堂整队。敲锣打鼓来到村被将军庙烧香后,乘车西行。经兰家节到达历山。在历山山口群众敲鼓等待多时,双方会面后,两班威风锣鼓合二为一,向神力庙进发。来到历山庙南门口。羊獬锣鼓队每上一个台阶击打一个曲牌,爬高八十八个台阶进入庙中。祭拜。后到各家食宿。

(三)活动的具体路线

三月初三:

11:30 准备活动

12:00 响炮敲鼓

13:45 韩家庄 杨家庄

15:00 万安镇

三月初四:

10:00-12:50 庙里表演

12:50 由万安镇出发

13:05-13:45 东梁村

14:00-14:15 熟堡

14:20 新庄

14:40-15:50 李庄(西李庄)

16:00-16:40 白石村

17:00-17:37 杜戍村

17:50-20:10 洪堡村 屯里

20:15 锣鼓表演 村拜

三月初五:

8:00 唐尧故园出发

8:10 到庙外接“二姑姑”

13

14

8:18 返回庙中 烧香祭拜 仪式完毕

途经每个村中的问答情况

1. 问

:村中就有自己迎接娘娘鸾驾队伍的锣鼓队吗?这个队伍是不是男性、女性都可以参加?

答:有。既有男子威风锣鼓队,又有女子威风锣鼓队。

2. 问

:村子里有娘娘庙吗,是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供奉娘娘?

答:有娘娘庙,并且每家每户也都会供奉娘娘。当然家户里不会有娘娘的塑像,所以只能用按娘娘塑像拍下来的照片来代替。

10.问:娘娘庙里是不是还供奉着配祀神?

答:是。有牵马将军、上马小姐等。

11.问:每家每户门前小桌上摆的都是供品吗?都是什么供品?

答:是,这些供品并没有什么固定,大家都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供奉以表心意。另外还有提供给仪仗队伍解乏解渴的烟和茶。

12.问:迎接娘娘鸾驾的队伍人员是男是女,这有什么说法吗?

答:绝大部分以女性为主,但也有少部分男性。因为娘娘是女性,这其中也有一些女性情结在里面。

13.问:大家在万民伞底下转圈代表什么意思?

答:在万民伞底下转圈可以祛除疾病,讨个吉利。

14.问:参加这个活动的大都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答: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当然其他人也有参加,包括男性和小孩。

15.问:大家对这个活动有什么想法?

答:这个民俗活动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在人们心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了虔诚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谁都希望娘娘的鸾驾从自己的门前经过,这就是所谓的“抢亲戚”,抢上是荣幸,抢不上是耻辱。

16.问:每年的戏班都固定吗?唱的是什么剧目?所选剧目是不是与该次活动有关?唱戏的目的是什么?

答:每年的戏班并不固定,以前蒲剧居多,近年来也有豫剧曲目。上演剧目与“接姑姑”主题并无太大关系。唱戏的目的既娱神又娱人。

17.问:据有关资料说,上历山前山门72级台阶的时候,每上一个台阶敲一通鼓点,约需两个小时才能进山。但是为什么这次我们所见却与资料记载有出入?

答:以前确实如此,但现在考虑到时间的原因,仪式有所简略,变成现在的上几个台阶才打完一通鼓点。

作者简介:

卫才华,男(1979—),山西霍州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