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人学会缝衣服... - @南山林雪萍的微博 - 微博


如果美国人学会缝衣服了,全球制造业就真反转了。
根据麦肯锡2019年的报告估算,全球服装业务的价值大约在1.7至2.5万亿美元之间。
这意味服装产业接近全球汽车3万亿美元,而远远超过了芯片6000亿美元的产值。

当我们上下同热压倒性关注芯片卡脖子问题的时候,其实忽略了服装业是中国制造最重要的基本盘。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现在,纺织服装业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75%的外汇来自这个行业。
那些对这个行业产生轻视和放任的态度的人们,可能并不太真切了解这个古老的行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价值。
人们总是认为服装是一个低价值低技术的行业。这也并不错。相比芯片、汽车高度自动化的产业而言,这个庞大行业的确依然是非常手工化的。大量非自动化环节,使得它一直被排除在发达国家的保留产业清单之中。美国很早就开始将这种劳动强度很大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目前在美国购买的服装中,可能只有2%是美国制造的。
中国曾是服装制造大王,但这几年越南、缅甸、墨西哥都在抢夺这门生意。有些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服装制造就是游牧产业,就是合该在全球劳动力洼地转悠。
实际上,如果考虑到中国地区产业呈现厚薄不匀的“千层饼”形态,这样的产业对中国依然是有吸引力的。这其中,也有很多高科技的成分。
但最近两年,又有新的国家,开始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一次是美国,试图重新捡回这门古老的制造业。
美国国防部其实并不仅仅忙于制造武器,也非常热心于将服装制造搬回美国,至少美国军装有着超大的采购量。而且士兵军服是相对变化很少的制服,实际上军服现在都是高科技面料而且军用背包都是发电通讯的载体。
于是,美国缝衣服的机器人,一直在跃跃欲试。最早出现的Software自动化公司,一直拿着国防部的资助合同,在奋力开发自动缝衣服的机器。后来还有Sewbo.公司也加入进来。

服装行业对于机器人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面料的柔软性,对于机械手而言很难把握。大多数织物都很容易弯曲,这意味着缝纫过程中大多数织物需要不断的校正,才能确保对齐。对于人手而言,这是最简单的活儿。但对机器人而言,这种触觉,最难掌握。

然而,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时候,传感器也在助力机器人的手指变得更加敏感。这两家公司最近两年都有不俗的进展,正在一点点啃噬那些难点。
这背后还有美国制造的大系统的补给。
连接大学实验室与企业商业化这中间地带,是创新最容易夭折的地方。这被称为“创新死亡峡谷”。中国产学研总是让人觉得乏力,因为绝大部分都倒在在死亡峡谷这里。为了解决创新死亡谷,美国在2014年就创立了第一个3D打印创新研究院,并在此后三年,创立了15个创新研究院。这其中有先进制造机器人ARM创新院,也有先进功能纺织纤维AFFOA创新院。这两个研究院,很早就开始进行交叉合作,也在研究缝制自动化的问题。而德国西门子自动化公司,和牛仔Lee服装也加入其中。

这些创新交叉网络,反过来给致力于缝制机器人的Sewbo和Software带来了巨大的启发。这样下去,自动缝衣服这事情,迟早会被美国机器人啃下来。
中国制造的基本盘会受到巨大的侵蚀。这一点,中国也需要在优势行业用创新工艺重新加固。制造无低端,民生无小事。国内创新中心也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得上缝衣服这样的事情。制造并非只有卡脖子一个视角,创新视角和资金的支持,哪里都需要。制造并不适合热火朝天的百米冲刺的激动场面,很多时候更需要马拉松般的理性的寂寞,甚至重复的无聊#供应链攻防战#

https://weibo.com/1718633303/N86oRAWxu?pagetype=group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