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能源生产方式,从“... - @南山林雪萍的微博 - 微博


当能源生产方式,从“开采”变成“制造”,中国制造就变得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从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顺序来看,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四个关键环节都是遥遥领先。
中国硅矿的生产占全球的80%,而硅片则达到令人窒息的97%。在这里,隆鑫、中环、通威都具有强势地位。
而电池中国生产占比85%,组件的生产75%。常州天合、西安隆基都有着强大的市场占有能力。天合更是有70%以上销售都是在海外。

然而电池和组件的全球占比,还不是真实能力的反映。数字背后还拖着中国光伏的影子产能。
中国占的比例比这个还要多,在中国之外的亚太地区的生产,基本仍然是中国制造。泰国、越南的电池片和组件,都是中国厂商在主导。

韩国的韩华、美国的firstSolar是中国之外,全球唯二还能保持战斗力的组件制造商,但也要高度依赖中国提供的供应链。韩华光伏今年对美国出口,是大增,但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也是大增。

这4张图还只是表达了主供应链,还有另外一条辅助供应链,是零配件材料和设备。
这里依然是中国制造的天下。
华为逆变器已经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商。这背后更是有一堆的电容、连接器、银浆、背框等的国产供应商。

而非标自动化的设备,基本上也是国内的天下。像无锡先导、常州迈维、大族激光等国内诸多厂家已经吃掉大部分份额。留给国外的韩国日本企业,只有汤可以喝了。

曾经试图进入光伏设备领域的美国应材,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这个领域铩羽而归,只剩下收购的意大利的丝网印刷,还在这里守住一块阵地。

日本在光伏组件市场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夏普、松下、京瓷早期三剑客基本退出市场。中国企业也纷纷到日本去建立基地。
日本光伏没落,也造成了日本设备供应商的式微。日本供应链必须深度绑定中国光伏制造,才能找到生存空间。

光伏简直就是赌博论赏的行业,胆子大心跳快是企业家的第一素质。这个行业太卷了,设备迭代速度太快。技术路线层出不穷。尽管内卷总是背负隐约的“指责”,让国产同行吃尽低利润苦头。但内卷所形成红海,也让国外制造商望海兴叹。
就供应链主权属性所带来的竞争而言,内卷也是一种竞争力。虽然“内卷”不太可能带上光环,但也不必被抹黑。危机生存,刀尖舔血,是内卷的另外一种写法。
光伏行业,新军辈出,无安可居。老将门杀红了眼,可是资本汹涌,总还有大举进入的新军。2015年才开始做硅加热炉设备的双良空调,现在也都进入了硅片领域。这么老记忆的老品牌,现在也都成了硅片新秀黑马。

这种竞争速度之下,美国还在试图把光伏制造能力,把整个供应链引入到美国本土去。这是非常难的。这种高度内卷的行业,根本不适合美国制造的土壤。

光伏世界是疯狂的,内卷还远远没有到头。国外制造商,只能心惊肉跳地看着这一幕幕疯狂局。置身事外,越拉后越远。

https://weibo.com/1718633303/N7PmumD2d?pagetype=group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