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hare - 首页 - 微博


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从规划视角,高铁作为一种城市基础设施属于政府的政策干预,通过这种介入来改善区域差异(regional disparity)。城乡规划本身并没有理论来解释高铁的社会经济效应。它的理论来自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认为高铁作为一种卓越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区域的可达性,从而促进空间均衡(spatial equilibrium) 。高铁网络会带来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虹吸效应包括:高端人才向更高层级的中心城市集聚;高端服务业向更高层级的中心城市集聚。辐射效应/扩散效应主要包括:技术扩散、产业扩散和人流扩散(旅游、休闲)。

那么我们结合中国高铁的案例来看:中国高铁有三个特点:客运、显著的时空压缩和高频次发车。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一,高铁网络的形成显著促成了高端人才向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集聚。这是和西方类似的一个现象。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企业总部迁移并不明显。日本法国和西班牙的高铁促成了大阪名古屋的企业迁移到东京、里昂的企业迁移到巴黎、巴塞罗那的企业向马德里集聚。但在中国这个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中国的央企国企和外企(区域总部)的总部本身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省会;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因为强大的省际壁垒,它们也不可能很容易地把总部从苏南和浙江迁到上海。

第二,高铁对技术扩散和产业扩散并没有很大影响。技术扩散往往是很缓慢的,高铁对这个进程的加速可能微乎其微,而且技术密集型产业往往又集中在中心城市,缺乏往中小城市扩散的原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散往往对高铁这种交通不敏感,对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因为中国的海运、公路物流和普铁物流很发达,这种行业的产品对时间要求并不高。

第三,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小城市收益比较大,比如浙江的德清、安吉;四川的都江堰。这些小城市本身并没有其它产业,但是依靠高铁发展了休闲旅游度假。高铁修成后客流量明显加大。

总结一下:高铁的虹吸效应显著大于辐射效应,因为中国的高铁是人的网络且携带了金钱和信息(知识),而不是物的流动。这对于一线和主要省会城市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大部分传统产业主导的城市,产业升级将十分艰难。中国的高铁网络显著地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它的虹吸效应在大区域内非常显著,扩散效应并不显著。

https://weibo.com/mygroups?gid=4022993045195412